主论坛一:他山之石——国际品牌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2-11-09

        主论坛一:他山之石-国际品牌发展之路(10月30日上午) 

        演讲主题:法国新时尚趋势—对中国市场的期望与面对问题

        演讲嘉宾:法国女装成衣协会前主席   Gérard Roudine先生

        Gérard Roudine先生首先介绍了中法两国当代服装业经历的发展道路,着重说明从数量到品质的发展变化是中国服装业的必经之路,而法国出发点在于不放弃品牌的条件下满足更多人的期待。作为长时间的世界加工厂,如今的中国已进入产业升级阶段,注重研究开发设计创新,产品品质与品牌建设,增加附加值的各种内涵等等,这一系列策略将加快建设奢侈品品牌。

        法国经历了什么呢?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消费者不满足于二战之后的基本生活需求,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崇敬与向往,这种思潮成为社会主流。法国也有制造业,包括配饰与服装等,通过独立经销商与多品牌集成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渠道,推进产品,逐步过渡为需求拉动型经济。大众消费使得新的销售模式更加富有竞争力,尤其是竞争全球化。法国的制造商意识到不能只有设计创新而没有工艺技术、不能只有工艺技术而没有法国制造。

        中国的情况如何呢?试图以法国人的眼光从法国方面来分析中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实行的是一种特殊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市场经济,它允许表达需求,并以下达行政指标方式策划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所有能让人联想到产业重新定位的事情,都在中国悄然发生着。我们也应很快注意到中国消费品进口的增长,更多出于舒适需求,使销售模式深远的改变,市场也随之改变,而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占据将近80%的高档服装销售份额的百货商场与超大规模的购物中心,也将很快面临改革,也就是说要更加突出自己的差异化,主要是要更加细致和区分筛选目标客户群体,因此在品牌和产品方面更加具有选择性。涉及到时尚领域的制造商不能全部开设自有品牌店、多品牌集成店,应有别于商场店中店,这样才能得到更好发展,并重新主导消费。

        新的市场研究方式,品牌研究,永久的创造性,更有效的市场营销,销售人员的培训等等,都已于最快的速度纳入品牌发展战略当中。

        我们两国之间已经建立起越来越密切的交流网络,这对两国来讲都是有益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对两国都有价值的一些实例,如:直接采购无论是成品或者是样品,品牌授权许可合同,设计指导合同,生产加工,专业技术转让,品牌收购,合资企业相互投资等等。毫无遗漏的给出双赢贸易的各种形式,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些形式完全取决于双方的需求,实施的迫切程度和双方获得成果的意愿。

         演讲主题:中美鞋业零售与品牌

        演讲嘉宾:美国鞋业经销商及零售商协会前主席   Peter T. Mangione先生

        深圳零售市场里的高端品牌或是国际品牌,体现国际品牌的数量其实很少。除了一些一线的顶级品牌之外的国际性品牌,甚至是国内已经走入正轨的品牌寥寥可数。我想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提醒,美国这么多年的经济,在零售方面有过很多挫折。80年代美国的零售出现很大的泡沫,到处都开新的购物中心。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连锁店,连锁品牌为了填满商场,到处跟购物中心开店。而美国的消费者数量是有限的,开太多的零售店,导致零售店的营业额不能支撑每家店的经营成本。有很多当时算是百年老店的品牌,尤其是服装和鞋类的品牌,在那个年代无法经营下去,只能倒闭。最重要的是每开一个新的商圈,这个商圈是否有自己支撑的消费群体。

         演讲主题:消费者研究成就快销品牌—GAP的成长

         演讲嘉宾:盖璞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杨得铭先生

        当今社会,创建一个品牌很重要,但是怎么管理品牌也很重要。盖璞创建以来从第一家门店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家门店,拥有多个品牌。从盖璞到其他品牌,每一个品牌都有它的独特性。盖璞是美国本土品牌,消费者穿牛仔裤,第一个想到的是李维斯,而现在第一个想到的是盖璞。在盖璞集团五个品牌里面,盖璞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品牌。很多公司都有不同的品牌,最重要的是要发展重点,盖璞集团三个主打品牌发展平均,盖璞品牌针对中产阶级,OLDNAVY主要针对是家庭,Plperllme工薪阶层,ATHLETA针对运动者设计,BANANAREPUBLIC是针对设计创造者.

        在正式入驻中国市场23个月后,美国服饰零售连锁巨头GAP(盖璞)开始加速在中国的发展,“到2013年1月之前,GAP的目标是将中国的门店数开到46家。”照此计划,在过去的23个月里,GAP以每个月1.4家门店的拓展速度在中国市场已发展了32家门店,而在接下来的2个月里,GAP的开店速度将提升到每个月开7家店。

        产品在我们的心中是第一位,同时,找到好的客人,拥有好的员工,及员工的培训都很重要;品牌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就是要找到适合中国人的东西。品牌创造价值,管理是增加品牌的价值。我们的使命不只是卖衣服,我们使命还要做一些慈善,我们已经在中国参与了不同的慈善活动,建设学校、照顾小孩。

          演讲主题: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演讲嘉宾:Timberland中国区总经理  楼彦女士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听众来讲也是重要的议题,因为我们一直在坚持,秉承为企业的核心点。大家都知道Timberland是美国品牌,Timberland翻译为“地球守护者”。创始人和他的儿子,把社会责任感、绿色环保作为企业文化。

        当亚洲团队在内蒙古开始种树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Timberland在中国设立200多家店铺,没有想到电影明星跟我们一起来种植100万棵树,也没有想到地球守护者产品成为全球最大的销售来源,他们只是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从这个故事里面学到,当我们开始着手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品牌的时候,并未预测到这个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要尝试,更重要的是不要怕告诉员工、股东、消费者我们在做什么事情。接下来我们继续秉承这个理念,继续在科尔沁种树,让员工有40个小时的带薪社区工作时间,让员工有更多的奖励,这不光是在美国,我们在中国也同样做到这些。

        每个品牌都会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2013年是公司“黄靴”诞生40周年,我们将会推出一些计划、产品。在故事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以前经常做的事情只有行动,没有宣传,2013年就是继续宣传我们的理念,让大家了解Timberland代表的是什么,还有我们所秉承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心。

 

        演讲主题:品牌组合要诀—国内外Shopping Mall实战分享

        演讲嘉宾:塔博曼华夏柏欣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谭佑华先生

        好的品牌建立不容易,维持更加不容易。购物中心也是一样,我们今天看到了很多成功的购物中心。品牌是零售商的渠道,现在不少城市购物中心零售营业额已经可以跟百货公司平分秋色。

        购物中心,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其次要明确针对什么样的客户群。我们要把品牌进行细分,打造购物中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对象做一个市场细分。业态组合有几大类:零售、娱乐、餐饮、服务,每一类里面有很多的事项。比如说LV等奢侈品,还有高档的,你看购物中心是高档购物中心,而不是看奢侈品。我们有很多品牌做的越来越好,有一些已冲出本土,到海外发展。购物中心的运营方有很大空间,15年前在上海打造购物中心只有几十个品牌,现在有上万个品牌。整个项目比例有没有所谓黄金比例呢?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追求黄金比例,每一个项目有独有的条件,如区域、体量,竞争对手、布局等等,都影响实际比例,我们追求一个适当的范围就可以了。

        塔博曼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帮业主方打造高端的商务中心,瞄准了高消费的人群,大家看它的外形,先声夺人。他的组合中,有不少品牌都是他们的长期合作伙伴。

         互动讨论:从可持续发展看品牌国际化

        论坛主持:品牌顾问   刁俊源先生

        刁俊源:大家好,非常荣幸主持互动讨论环节,把时间留给所有的来宾来讨论到底怎么样进行可持续发展,让品牌在市场里面长远发展,需要哪些元素?我们针对今天的来宾,从他们的经验中又有哪些可吸取的。

        演讲嘉宾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感受,我们看到了欧洲和美国把品牌发展史、国家文化、社会资源跟商业三个层面结合得非常成功。同时,美国的自由选择、民主输出,可以从盖璞的品牌中看到美国的精神。还有精准定位,保护美国品牌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看到美国在中国的发展机会,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接下来我们讨论中国市场与美国、欧洲市场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如何克服区别?上海、广州的消费者有什么样的区别?你们怎么样克服的?

        杨得铭:美国市场的差异比较小,在中国发觉每一个地方、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不能采取单一模式,因为存在文化、收入水平及消费习惯上的差异。在市场推广方面,也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在中国的门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异,这是个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如果把学习过程掌握得更好,我们会成长的更快。当然,不同的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的同时也需要先交一些“学费”,例如税务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无论是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还是正准备或者已经向外发展的中国品牌,都要先以研究当地市场、政策法规为前提。我们必须要有机会赚钱,才会考虑到树立品牌,必须有机会把钱赚好,才对社会进行回馈、汇报。

        刁俊源:Timberland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美国和中国的市场有什么样的区别?消费者的特色在哪里?

楼彦:进入中国市场,总会说本土化的问题,无论是消费者,还有业态的发展程度,整个变化过程都会有一些调整。举个例子,刚才Peter T Mangione讲到我们是做鞋子的,在美国最大的客户是百货店,在中国没有一家,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时候都是独立店,即使在国外没有独立店。第一点是如何经营独立店铺,如何和经销商一起来合作。这是渠道发展的区别。Timberland跟美国生活方式比较接近,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到中国之后不一定适应,我们如何和本地消费者结合?这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话题。Timberland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接下来我们会做一些动作,希望大家明年到我们店铺看一下产品,也关注我们做的宣传,也希望大家给我们一些监督和建议。

        刁俊源:我们也想请问一下法国的成衣协会的会长Gerard Roudine,欧洲把高端、奢侈的生活概念输入到中国,第一波进入中国市场的都是欧洲的高端品牌,欧洲的高端品牌进入中国的时候,有没有把这些品牌本身的灵魂、定位、重点做调整,来适应中国的市场,还是百分之百保持奢侈品定位和生活方式进入中国?

        Gerard Roudine:回答这个问题,很难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由于中国广阔的地理位置,南北存在很大的市场差异。如果要谈论中国市场与欧洲市场的区别,应该还需要20年来计算,由于中国的消费品增长,消费者更多出于是舒适,而非需要,如果要更好的区分对中国市场做定义,需要4到5年时间来对中国的市场进行调查。现在主要问题要定义市场的需求以及供给关系,所以需要挖掘更多的市场,而且要研究更新的方式,有更有效的市场营销,要研究市场的可存在性。要想毫无遗漏的列举所有的运作模式,是不太可能的。

        刁俊源:谢谢三位嘉宾的回答,在中国市场这么大,确实不可能把它看作单一的市场,他们也非常谦虚,在未来需要做更多的市场调研,才能了解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

        刚才看到已经非常成功,有历史的品牌推广方式,包括品牌以社会的责任感作为推动、宣传。品牌发展历程来讲发展得比较晚,从90年代中期允许企业创业,所以我们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成本的上涨,国际品牌的进来,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的品牌进行竞争,中国企业管理人才也相对比较年轻,很难想象中国的企业能挖掘到像杨总、楼总这样的人才。中国的品牌企业到底是先讲社会责任还是先发财?这两者之间是否有矛盾?还是作为企业,作为品牌,我们一定要有好的形象,包括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包装或者推广,包括企业的使命,跟中国的品牌企业分享一下你们的观点,中国企业更多专注经营,还是尽更多的社会责任?Peter T Mangione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请Peter T Mangione给我们更多的经验。

        Peter T Mangione:先说两个比较好的例子:一个美国著名的鞋业品牌,他们是第二个针对女性的品牌,他们有不同的合作伙伴,他们发现了这些开发的产品在美国地区完全有错误的,特别是面对中国的客户群,你必须要做一个新的产品线,来符合这边的客户,特别是在展厅。如果你走进本地的展区,你发现中国的展厅装修非常好,非常美丽,而你去美国市场,就像垃圾一样,非常差。在中国区域你可以卖两百美金,但是在美国只卖五六十,这就是区别所在:价位。另外一个例子,KFC的案例,你知道他代表的是肯德基的炸鸡,油炸是很恐怖的,如果你看一下肯德基的菜单,中国跟美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在中国地区,在成都机场看到的菜单有很大的区别,有米饭。我们知道肯德基的前台并没有软饮料,你知道肯德基是一个有可乐的,而且肯德基是卖百事可乐,在中国你可以买果汁、茶、咖啡,但是没有软饮料,这是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区别所在:市场差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主题,是观点,也是理念。

        刁俊源:请谭佑华先生谈一下,你们为品牌做了很多的服务,你看到企业到底是先谈社会责任,还是先拼命赚钱?

谭佑华:已经发财的人说因为我有品,才能发财,但是也有人说我先有财才能立品。前两个月我看到一个电视很震撼,大学生在内蒙古的工厂做暑期工,他拍了一些工厂环境的照片,我吓了一跳,如果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品牌,可持续性非常值得怀疑。

        嘉宾总结发言:

        Peter T Mangione:简短的答案,不可能,忘记吧,不止是中国,欧洲、意大利、法国的品牌,我不在乎他们是谁,都不可能进入美国市场的,美国是另外的故事,因为其他地方有各种市场,有的大,有的小,美国只有一个市场,完全被本土所占领,没有另外一个市场,没有三六一的市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其他品牌进来,他们肯定会撤退的,因为太艰难了,美国已经被美国品牌占领了,不会允许其他的品牌进入,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祝你好运。是否有人反对?如果有人反对的,我还是会告诉你不可能。

        刁俊源:美国的本土保护主义,中国的品牌,千万不要把美国市场放在国际化的版图里面。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收购有很多的障碍。美国有很多的品牌发展了很长时间,很专注品牌的推广,还有对品牌的投入。

        楼彦:不仅是零售行业,如电子零售,联想,海尔已经进入美国,以低价进入中国市场,不管是奢侈品还是其他品牌,大众品牌也是品牌,我觉得进入美国,不一定是下一个LV,每个社会发展经历一段时间,如果在韩国出现三星的品牌,三星在过去的几年从代工厂决定做品牌,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经销商,发展得很快。中国,不管是消费者也好,还是企业家,当然也有助于电子化发展迅速,中国的学习能力非凡,我们还没有一个真正在国际上立足的高档品牌,但是我觉得这是发展的过程。

谭佑华:我认为中国的市场这么大,中国的品牌应该先做好自己的市场,刚才楼总讲了三星,三星是把韩国市场占领了,才往国际发展,我们看一下日本,日本品牌把时候市场占领,才离开本土。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很短,我认为先把自己的市场做好。当美特斯邦威、以纯敢做得足够好的时候才考虑走出去。

        Gerard Roudine:中国一定可以拥有国际品牌,其实中国已经有了国际品牌,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国际品牌。中国要有坚定发展国际品牌的意愿,注重研究、开发,不断进行设计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增加一些附加值,如服务等等,并且给世界市场提供一个品牌。

        刁俊源:我来总结一下,大家都有这个结论,中国一定会出现国际化、国际水平的品牌,但是欧洲、美国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不缺乏市场、不缺乏钱,但是我们要把品牌持续做好,首先要发财,但是也要立品,立品的部分把产品做得更有质量,更到位,要把市场做得很细,把品位、附加值做得很多,做得很透,还有一个企业必须对人才的培养,包括对社会责任的倡导,希望我们在中国发展市场,做得更强、更大的条件。欢迎更多的国际品牌来到中国市场,不光服务我们的顾客,消费者,也把你们的宝贵经验,让更多的国内人进行学习。作为企业,我们一定要懂得去学习,不断的学习,这是高峰论坛的一个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