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力屋:将“混搭”进行到底
与宜家商品的统一风格有所不同,来自于台湾的美式家饰馆HOLA(特力屋)推崇“混搭”。消费者可以根据喜好对自己的家庭装饰进行DIY。对于供应商来说,“混搭”带来的是更多合作的可能。
当地采购创造机会
特力屋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华东地区为基地, 再拓展至华北、华南地区。拓展模式都将以一级城市为主,再蔓延至邻近的卫星城市。
2005年12月8日,北京金四季购物中心的特力屋开门迎客,拉开了特力屋北京扩张的序幕。据了解,特力屋将在北京开店5~6家,并以北京为中心,向临近城市扩张,大连、青岛等地都是其华北扩张的目标地。
2006年上半年,特力屋将在成都和杭州开店,而这两地的建店布局,将西南、长三角地区纳入了其扩张的版图。和北京一样,特力屋在上海地区将拓至5~6家店,范围将会涵盖到上海地区东南西北中等方向。而华南区则将以深圳、广州为主,再扩展至东莞等地。
特力屋的大规模扩张,给当地的供应商带了机会。据特力屋负责人介绍,特力屋近40%的商品是自有品牌,15%~20%是进口产品,其余大部分为国内采购。而在各地开店时,当地采购成为支撑其产品品类丰富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北京店而言,10%~15%的商品为当地采购,而成都店计划达到30%的当地采购比例。
供应商要有创新能力
特力屋在严格挑选供应商的同时,也为进入其供货体系的供应商创造更广阔的拓展空间。特力屋将利用其两岸的供货优势进行窗体底端
供应链整合。一方面推动台湾品牌进入大陆市场,另一方面推荐大陆优秀的供货商利用特力屋的渠道进入台湾。目前,特力屋已经推荐了很多优秀厂商进入台湾市场。如果厂商符合国外市场的供货条件,特力屋也会进行全球性推荐(母公司特力集团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有40家分公司)。
但是,基于目前国内设计力量的弱势,特力屋除了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商品质量、信誉等一系列基础条件提出要求以外,强调供应商的创新、研发和设计能力。要求供应商能够根据市场趋势和消费需求进行产品的独立设计,而不是一味地去抄袭别人的设计思路。
由于各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很大,特力屋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商品品类调整。比如,根据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的地毯消费能力比上海强,北京金四季店的地毯区就被有意识的扩大了。针对北京地区气候干燥的特点,增加了加湿器的销售。供货商要想增加与特力屋达成合作的成功率,对当地市场的调查以迎合其品类调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
百安居:“软”“硬”兼施
“今后,我们的新店会减少基础装饰的内容,并将加入大量的软装饰元素。”百安居(中国)总裁卫哲的表态宣布百安居正式进军国内软装市场。
现有客户资源的再利用
在未来的店面调整中,百安居欲将软装商品的面积调高至门店的50%。这表明了这个建材巨头对中国软装市场的巨大信心和野心。
百安居一直以基础窗体顶端
装修(硬装修)材料作为其主打产品。增加软装内容,开始“软”“硬”兼施的路子是基于其对中国家装市场趋势的判断。百安居华北区总经理艾玉洲表示,目前进入软装市场恰逢其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家庭装饰细节以体现个人生活的品位。“轻装修,重装饰”的家装观念悄然流行。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目前精装修房屋的比例上升,窗体底端
二手房成交率增长;另外,旧房二次装修量增加,私家车保有量持续攀升都是刺激软装市场升温的因素。
百安居本身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在客户进行基础材料的选购时,考虑未来居室的整体风格,软装内容也会被考虑其中。因此,百安居增加软装元素正是对客户资源的充分利用。这对于其提高单店赢利能力将大有帮助。
与强势供应商合作
在艾玉洲看来,目前软装市场还是几家外资巨头的天下,竞争并不激烈,主要原因是国内设计力量薄弱。由于软装产品强调色彩、造型、质地等艺术性。因此,并不是硬装为主的超市都可以转型走“软硬兼施”的路子。设计水平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