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快递企业博弈洋巨头
发布时间:
2006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家,这使得快递市场的土洋之争成为必然。 一个月后,一场汇聚200余家业内企业的“2006中国快递业高峰论坛”将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尽管事务缠身,但喻先生还是决定亲自参加11月11日的这个论坛。
他是上海一家民营快递公司的董事长,虽然在当地颇具知名度,但前不久刚出炉的《邮政法(草案)》2006年8月版,让他倍感焦虑。“假使‘部门立法’通过了目前的《邮政法》第八稿,300多万快递从业人员有可能一夜之间变成‘非法从业人员’,数十万家民营快递企业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问题。”电话里,在快递市场打拼了10多年的喻先生,声音有些嘶哑。他告诉记者,一看见第八稿就“上火了,心里着急啊”。
让他做出“必须去”决定的还有一件事。9月初,四大国际快递巨头之一的联邦快递已得到美国运输部的批准,从明年3月起往返中国的货运航班每周将增加4个航权(一个航权即2个往返班次)。此前,联邦快递每周共有26个航权的货机往返中国,此次新获航权后,联邦快递也成为经营中国对外货运线路最繁忙的航空公司之一。这对国际快递业务占了公司整体业务40%%以上的喻先生来说,绝非什么利好消息。
还有一个背景不得不提及——2006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家,位列美、德之后。“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而中国快递市场也会因丰厚的利润回报率、迅猛的增长势头和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更多国外企业的目光。那么,我们本土企业的出路在哪,尤其是民营企业,希望在此次论坛上能有所启示。”喻先生说。究竟多大一块蛋糕这恐怕不是喻先生一个人的担忧。自1980年和1984年中国邮政开办国内、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开中国内地快递业先河之后,经过20余年的发展,快递业在中国已经成长为一块巨大而诱人的蛋糕。
“快递业是一个市场增长很快的行业,从运输的附加值上看,快递也是所有运输中价格最高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般的货运形式,从北京至上海的价格基本在0.60-0.80元/公斤,而快递则为10-25元/公斤,高出十多倍,快递行业利润可见一斑。
据美国服务业联盟USCSI的预计,未来10-20年,全球航空货运将增长6%%,但快递业的增长是航空货运业的两倍,可以达到12%%,而中国则会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据权威机构预测,中国速递市场目前的规模是200亿元人民币,未来3年中国快递业市场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正因为如此,国际四大快递业巨头——DHL敦豪国际、FEDEX联邦快递、UPS联合包裹和TNT荷兰邮政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囤积力量,发展各自的分销和运输网络。目前,敦豪国际不仅稳拿中国国际快件市场老大的头衔,而且进军中国国内快件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最先向中国邮政的EMS发起进攻。而联邦快递、联合包裹,则在中美有关航空方面的协定签署以后,立即增发航班,抢滩中国航空;荷兰邮政也另辟蹊径,开展连锁经营,全力攻占汽车零部件市场。
而这一切,都给了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以巨大压力。多元格局呈现本土快递业提速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泾渭分明的领域划分在今后将不复存在——中国邮政主要以异地快递为主,外资快递主要经营国际快递,而民营快递主要是同城业务。
“对利润丰厚市场的觊觎,使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比如国内快递市场。”上述人士指出,目前,DHL(敦豪)、UPS(联合包裹)、FEDEX(联邦快递)、TNT(天地快运)等快递巨头早已暗自向国内快递领域渗透。“这意味着邮政和民营快递的领地正面临新的入侵者。”
不过,中国国有邮政部门也十分清楚今后的市场格局将会发生巨大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行动。2004年8月,中国国有邮政系统埋头建设的新速递业务平台,以惊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1万辆汽车,9架自有飞机。
这个投资8亿元完善的新平台能实现“全夜航”,即EMS邮件夜里运送,让所有客户终端实现白天收件和投递。有了这个平台,EMS随即推出“次日递”和“次晨达”等业务,提升国内服务,并增加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
从2005年起,EMS又通过在国内大城市间加开特快货运专列、新建大型邮政速递处理中心、推出限时专递业务、加强国际业务等手段来改善经营,希望争取更多的顾客。
同时,价格上的优势使得非邮政快递企业已成为中国快递市场的主力军和主角。据悉,仅在上海,95%%以上的同城快递业务,95%%以上的国际快递业务和80%%以上的国内快递业务均是由非邮政快递企业完成的。而据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秘书长刘建新介绍,非邮政企业在国际快递方面占国内市场的80%%,同城快递方面占90%